地面上的倫敦,逾百年的建築、歷史古蹟文物、名人住宅可謂俯拾即是氣候的變化也如千面女郎一般,變化起伏之大常教人無言;但一旦轉入地底下以後,便猶如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,一個地底世界。

 

地底下的倫敦,四通八達的地鐵,並不像台北捷運只是近十幾年的工程,倫敦的地鐵,已存在於地底下幾百年。倫敦的地鐵,是人們四處奔走的支流通道,由倫敦市中心出發,向上下左右擴張,猶如一張蜘蛛大網,向四處延伸。她安靜地自處於地底深處,沉默地負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通勤者,在月的流逝之中,過得不見天日的生活,幾百年下來,她無怨無尤。

 

沒有冷氣的地鐵,在低溫的倫敦成了一個地下暖爐,雖然當夏天偶爾過熱時,她則成了另類的烤箱。此時或許該慶幸,倫敦過熱的夏天,似乎不長。所以,人們對於她的溫暖,我想,感激之情是多於牢騷抱怨的吧。

 

地面上的倫敦,是個世界的大熔爐,地底下的倫敦,亦是大融合的高度表現。各種膚色的男女,各種不同的語言,各種驚奇的髮色,甚至各種腔調的英文…,同一節車廂裡,不難發現西裝筆挺的上班族、短褲拖鞋的觀光客、牛仔褲大背包的背包客…全都雜處其中,甚至,在同一節車廂中,可以看得見各種「氣候」:厚重羽毛衣、背心小可愛、雪靴和涼鞋…我想,如果單單看到車廂裡的人,然後猜測天氣,只怕是猜不出個所以然吧。

 

如果把全倫敦的地鐵縮小後放在地圖上來看的話,像極了都市計畫中的地下水管分佈圖,爬滿了整個地底,而游走在地底下的人們,穿梭在各種不同線的地鐵之中,仔細一想,或許和在下水道游走的鼠輩們沒太大的差別吧。

 

真要提差別的話,或許便在於,整個地鐵區,四處則張貼著許多藝文廣告吧!獅子王的歌劇、天鵝湖的芭蕾舞、功夫熊貓的電影海報…那些象徵著人類文明的容哪!就不知穿梭於其中的倫敦人們,是否曾花了十秒鐘停留目光了。

 

每當車子進站,沒有台灣捷運的排隊文化,這裡的人們便是蜂擁而上,深怕上不了這班車,可能讓他晚了三五分鐘!身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,這裡的人們大概一秒鐘都是幾十萬上下?不過,這便是倫敦這個城市的速度,就連走路的速度都要比其他地方的人來得快些,好像就連走路,都是一種人生的競賽一般。快一秒,便省一秒,就不知倫敦的人們,省下那一秒,為的是什麼?

 

坐在車廂裡,報紙、書、電子書、手機,便是人們手裡的主角,這個城市的人,讀的人口不少,書報和手機的比例,還能排得上一比一,身為實體書本愛好者的我,那樣的比例也讓我有些許的欣慰。手機科技雖然是時代進步的象徵,但對我而言,它卻也同時象徵著某程度上人性的沉淪,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互動漸漸轉變為網路科技,0與1的代碼所建構的世界。方便與快速,也就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!

 

地底下的倫敦,反映著地面上的城市,在各色路線的錯綜複雜之中,交錯著古往今來的歷史、揉和了海海外的文化、呈現了地球村時代的來臨。漫無目的只為感受倫敦的我,以緩於倫敦人的速度漫步於這個地下城市,品味著人類文明演化的奇蹟。噢!倫敦!妳真是令我又喜又驚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