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DSC06407.JPG DSC06408.JPG DSC06412.JPG DSC06421.JPG DSC06423.JPG DSC06436.JPG DSC06440.jpg DSC06448.JPG DSC06539.JPG  

這應該是我在倫敦的第十一天。也許是還處於一種剛起航的興奮,所以還會數著日子。不知道再過多久,我就會漸漸忘了數日子 ? 就像來倫敦待久了的人,對於「物價」這回事就會陷入「習慣」之中。雖然,我懷疑著,這是好事嗎 ?


中午過後,窗外的天氣看起來好得嚇人,那天空藍得不像話,藍得讓人的心情也跟著輕得不像話了 ! 攤開倫敦市地圖,每天都要有一點小小的冒險,這才是旅居國外最痛快的享受。看著已被我翻翻折折磨出損傷的地圖,今天目標在於Lancaster Gate與Liverpool Street之間。因為晚上的聚會在Liverpool Street,所以擇個居中的地點,我可以搭地鐵,然後再步行。既不必花上兩次的地鐵費,又可以享受走路探索的小驚喜,或驚嚇呵。

選擇了位在St. Paul's Station附近的St. Paul's Cathedral(聖保羅大教堂),作為今天的任務(Today's Mission)以後,便背上行囊,出發。
-

倫敦的地鐵站外,經常會有附近的地圖。對於我這種地理概念還很不熟悉的「老外」來說,實在非常的方便。站在St. Paul's 站外,看了一下地圖,倏地發現,那了不起的圓頂正在我的後方,被高大的枝葉略為掩飾著,神聖的光芒仍穿透枝葉間的縫隙,衝著我招手,彷彿說著「噢,迷路的羊兒,我正在這裡,等候著你的造訪 ! 」
-

透過枝葉的疏漏,瞧著那圓頂,磚磚的堆砌,層層的雕刻,或外突,或內收,我不懂建築結構的手法,我只知道,圓頂是難建的,如何支撐,如何均衡,該用多少柱子,該用何種建材,網路上有許多有關聖保羅大教堂建築上的說明,在在闡述著它的了不起。然而即便是不懂這一切的外行人如我,站在它的底部,仰頭望去,仍會為了它的巧奪天工而驚嘆。
-
1981年的世紀婚禮,查爾斯王子與黛安娜王妃捨棄了皇室儀式進行的場所 - 哥德式建築的西敏寺(Westminster Abbey),而選擇於巴洛克式建築的聖保羅教堂(St. Paul's Cathedral)結婚,或許也給了17世紀重建聖保羅大教堂的雷恩(Christopher Wren)最大的禮讚吧 ! 
-

我不懂哥德式與巴洛克式建築的差別,但單純的,圓頂的聖保羅給我一種平衡的美感。
-

除了建築物的本身,我更喜歡的是這些景點當中的人群。雖然這是個觀光勝地,充斥著觀光客,但更教我留心的是,總會有些身著西裝或套裝的男女,手裡拿著餐盒,在這些歷史建築的週邊用餐,他們或許是獨自一人,但那副悠然自得地模樣,教人好生羨慕,更遑論那些看到草坪就席地而坐的情侶、友伴,相互依偎,或者獨自閱讀,緊抓著露臉的陽光,在豔陽和歷史的交融處,他們的悠閒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-

台灣也有許多美妙的歷史建築,我們對於這些古蹟,或許是在週末假期的時候,攜家伴眷前往「參觀」。而倫敦人們對於他們的「古蹟」,他們就像生活在其中,沒有強烈的崇尚情結。他們在教堂旁談公事,在歷史階梯上用餐,在花園中小憩,在陰影中閱讀。歷史與古蹟,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份,他們的自得悠然,亦相呼應成了這歷史文化流的一部份。
-

少了這些英式的悠閒,聖保羅教堂只是棟仍舊了不起的建築;多了這些英式的悠閒,聖保羅教堂成了文化的流,緩緩地流動著,牽動著古今時空,將歷史之中「人」的部份更加強化了幾分。是哪,沒有人,何來歷史。少了今昔的人的歷史,又會是多麼乏味呢 !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S 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